过朱

  • 词典读音:
    guò zhū
  • 词典繁体:
    過硃
  • 过字信息:
    过(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6)
  • 朱字信息:
    朱(单一结构 总笔画6)
过朱详细解释

【 过朱 guò zhū 】

  • 加盖印章。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小楷墨刻》:“予后晤 韩胄君 ,詰其故。 韩 曰:‘ 董 来借摹,予惧其不归也,信手对临百餘字以应之,并未曾双钩及过朱,不意其遽入石也。’”《歧路灯》第七一回:“惟有这位老爷性急,并不与内边师爷商量,当堂就批,发房就叫填榜;堂上问完了事,就要过硃。”

  • 谓将御笔增改的诏书过录至他本。因御笔多用朱笔,故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御笔增改,遵録他本,谓之过硃。”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学士职过硃,看本非所掌也,此乃第一大关键。”

  • 过朱举例

    【 过朱 guò zhū 】

    1、他有时提出的问题使她对自己为音乐所下的定义和某些概念产生怀疑。但他对她的歌唱却从怀疑
    2、 我们长征路上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来了。

    国胄
    帝王或贵族的子弟。 晋 潘岳 《闲居赋》:“右延国胄,左纳良逸。”《晋书·慕容廆载记》:“ 平原 刘讚 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 皝 率国胄束脩受业焉。”《旧唐书·太宗纪下》:“詔以 左丘明 ……等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於国胄,自今有事於太学,并命配享 宣尼 庙堂。”
    裹蒸
    食品名。一说即粽子。《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包裹而蒸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聒帐
    谓通宵宴饮,管弦齐作。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庄宗 ﹞终日沉饮,听 郑 卫 之声,与胡乐合奏,自昏彻旦,谓之聒帐。”
    嘓啅
    象声词。啮物之声。《西游记》第十三回:“只听得嘓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西游记》第二四回:“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嘓啅嘓啅的吃了出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良久, 张生 朦朧觉来,见一物长数丈,形如夜叉,正在那里吃那匹马……只见把马吃完了,又取那头驴去嘓啅嘓啅的吃了。”
    国字
    本国的文字。 辽 、 金 、 元 、 清 王朝统治者各称其本族的文字为国字,也叫国书。以别于汉字。如 元 称蒙文, 清 称满文等。 元 张昱 《宫中词》诗:“裹头保母性温存,不敢移身出后门。寻得描金龙凤纸,学摹国字教皇孙。”《明史·王寿传》:“﹝ 王寿 ﹞幼颖敏嗜学,长以通国字,为中书掾。”参见“ 国书 ”。
    裹足
    包裹其足。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酒酣, 公子光 佯为足疾,入窋室裹足。”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乡 秦 耳!”《史记·李斯列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豪杰之士,安得不短气;有志之徒,安得不裹足。”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印为人所轻,定价太贵,深恐购者裹足不至。”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后遂用作典故,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苦。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騖。”《明史·贾三近传》:“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指行李盘缠。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佛还钗》:“恐汝无裹足,赠汝金釵。”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 钱南扬 校注:“裹足,即下文的查果金珠。查果,即行李……字应作‘遮裹’,谓遮裹身体的衣被。金珠能满足沿路的开支,而不致欠缺,故云‘足’。”《宣和遗事》前集:“那 杨志 为等 孙立 不来,又值雪天,旅途贫困,缺少裹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一本作“ 果足 ”。指旧时女子缠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杭州 赵钧臺 买妾 苏州 ,有 李 姓女,貌佳而足欠裹…… 赵 欲戏之,即以《弓鞋》为题。女即书云:‘三寸弓鞋自古无, 观音大士 亦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清 王逋 《蚓庵琐语》:“﹝ 康熙 ﹞元年以来,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参见“ 缠足 ”。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