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所

  • 词典读音:
    guò suǒ
  • 词典繁体:
    過所
  • 过字信息:
    过(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6)
  • 所字信息:
    所(左右结构 总笔画8)
过所详细解释

【 过所 guò suǒ 】

  • 古代过关津时所用的凭证,犹近代的通行证。

    《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汉 郑玄 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邠 ( 杨邠 )又奏:‘行道往来者,皆给过所。’” 胡三省 注:“盛 唐 之制,天下关二十六,度关者从司门郎中给过所,犹 汉 时度关用传也。 宋白 曰:古书之帛谓繻,刻本为契,二物通谓过所也。”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过所》:“过所者,今之行路文引也。”

  • 过所举例

    【 过所 guò suǒ 】

    1、使用者有可能在创建或者编辑某个文档后想放弃做的修改,这可能不是最常见的操作,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明确支持这种行为。
    2、 远的抛将钓鱼杆抛期望的位置)
    3、 你实在是我的最虚伪的人。
    4、 设计师们征求有机上工作人员的意见,从服务员到驾驶员; 甚至连报道总统活动的新闻记者也不曾漏掉。

    过税
    宋 代向行商贩运货物征收的一种商税。《宋史·食货志下八》:“行者齎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大约如此。”指纳税。《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 杭州 织造 蔡太师 生辰尺头并家中衣服俱已完备,打成包裹,装了四箱,搭在官船上来家,只少雇夫过税。”
    国书
    国史。《魏书·高祐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北史·崔光传》:“ 光 与 李彪 共撰国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汉 魏 之 陆贾 、 鱼豢 , 晋 宋 之 张璠 、 范曄 ,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 思比孤 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 胡宿 《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 黑的 、礼部侍郎 殷弘 齎国书復使 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 德国 亲王 亨利 入覲,帝幸 颐和园 ,御 仁寿殿 , 亨利 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即国字。 元 揭傒斯 《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 福 又从 林希颜 学国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 蒙古 、汉字。”
    过世
    超过世人。《庄子·盗跖》:“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成玄英 疏:“超絶流俗,过越世人。”去世。《晋书·苻登载记》:“﹝ 姚萇 ﹞於军中立 坚 神主,请曰:‘往年 新平 之祸,非 萇 之罪……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 苻登 而图臣?’”《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公公乃过世的人了,他的説话,那里作得准。” 姜滇 《阿鸽与船》:“自从 阿鸽 妈过世之后,老石匠也习惯于只身独处。”过活;过日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狄氏 如此美艷,当此风俗,怎容得他清清白白过世?”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俗语道得好,红颜妇人多薄命。你这样女子,正该配这样男人。若在我家过世,这句旧话就不验了。你如今好好跟他回去,安心贴意做人家,或者还会生儿育女,讨些下半世的便宜。” 潘漠华 《冷泉岩》:“她一心要跟你,总说要回来,你就带带她过世吧。”
    郭索
    螃蟹爬行貌。亦指蟹爬行时的声音。 汉 扬雄 《太玄·锐》:“蟹之郭索,心不一也。” 司马光 集注:“ 范 曰:‘郭索,多足貌。’ 王 曰:‘郭索,匡禳也。’ 吴 曰:‘匡禳,躁动貌。’”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庐山 偃蹇坐吾前,螃蟹郭索来酒边。” 清 谭嗣同 《菊花石秋影砚铭》:“郭索郭索,墨声如昨。”自注:“池有半蟹,其半掩於叶,名之曰秋影。”借指蟹。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见寄海蟹》:“自是 扬雄 知郭索,且非 何胤 敢餦餭。” 宋 杨万里 《以糟蟹洞庭柑送丁端叔端叔有诗因和其韵》:“驱使木奴供露颗,催科郭索献霜螯。” 清 赵翼 《醉蟹》诗:“霜天稻熟郭索行,双螯抝折香珠秔。”颤抖貌。 元 吕起猷 《又用昙字韵》:“竹委长身寒郭索,松埋短髮老 瞿曇 。”
    过堂
    唐 代进士及第后,须由主司带领至都堂谒见宰相,叫过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进士及第过堂后,便以骡从,车服侈靡之极。”上堂。 宋 赵昇 《朝野类要·过堂》:“尚书省密院属官,於入局日分,持所议事,上都堂,禀白宰执,而施行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 浙 西人家,晨起皆啜粥,乃观 宋 杜清献公 文集有奏札云:‘今 范钟 令臣粥后过堂议事。’”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红楼梦》第九七回:“哥哥的事,上司已经准了误杀,一过堂就要题本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他俩会到众人,正在商议办法,又会见刚才过堂下来的一班人,彼此见面,提及前事,亦因不能指出人名,不能回復。”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忍着点,忍着点,她劝慰自己,只要一过堂,见到 日本 法官,几句话她便能解释清楚一切,而后安然无事的回家。”谓对被检查对象逐一审视、检验。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今日先叫妇女过堂,待我亲自挑选,选几个中看的留用。”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二月二十二》:“ 明 制:小阉服药后过堂,令诵二月二十二日一句,验其口吃与否。”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 阮大铖 :已经选好了 秦淮 歌女十馀人,正在排练,明天就叫她们到礼部过堂,过堂之后,即刻送进宫去,大约两三天内可以在御前上演。”
    国体
    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穀梁传·昭公十五年》:“大夫,国体也。” 范宁 注:“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故曰国体。”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 伊尹 、 吕望 是也。”国家的典章制度;治国之法。《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 宋 陆游 《谢台谏启》:“望重朝纲,学通国体。” 清 姚莹 《与陆制军书》:“国体具存,纪纲不紊。”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明史·徐溥传》:“外国相侵,有司檄諭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平山冷燕》第一回:“今恐叨饮过量,醉后失仪,有伤国体。”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载垣 端华 均著加恩,赐令自尽……此为国体起见,非朕之有私於 载垣 端华 也。”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