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

  • 词典读音:
    zhòng xià
  • 词典繁体:
    仲夏
  • 仲字信息:
    仲(左右结构 总笔画6)
  • 夏字信息:
    夏(上下结构 总笔画10)
仲夏详细解释

【 仲夏 zhòng xià 】

  •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

    《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北齐书·方伎传·宋景业》:“还至 并 , 显祖 令 景业 筮,遇《乾》之《鼎》。 景业 曰:‘《乾》为君,天也。《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禪。’”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呀,时当仲夏,为何这般寒冷。” 王西彦 《乡下朋友》:“于一个仲夏的早晨,坐上一辆驶往数百里外的小城镇的长途汽车。”

  • 仲夏举例

    【 仲夏 zhòng xià 】

    1、野玫瑰的清芬,在这仲夏夜丰厚强烈的芳香面前,也不免逊色。
    2、 老年人不胜忍受今年的仲夏酷暑。
    3、 一四九二年这一年的仲夏清晨,跟平时一样明媚。
    4、 消息送达时,正是一个仲夏之日将近黄昏的时分。

    忠实
    忠诚老实。《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 宋 文天祥 《集杜诗·<林检院琦>序》:“﹝ 林琦 ﹞外有文采,内甚忠实,数随患难,劳而不怨。”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苏 松 兵备僉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无一岁不在兵间,忠实练事,沉毅内明,出入海潮,艰危不避。” 茅盾 《昙》二:“人家的信,一封一封接连着来,很忠实很恳切。”真实。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十二月二十四》:“对的,假如 苇弟 能够再聪明一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实的去表现他的真挚。”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
    重甲
    指重兵。《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其(指 吴 )鋭兵尽於 齐 ,重甲困於 晋 ,而王制其敝,此灭 吴 必矣。”双层的甲衣。《战国策·赵策二》:“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文选·张协<七命>》:“断浮翮以为工,絶重甲而称利。” 李周翰 注:“重甲,兵之两重亦得断之。”《隋书·王辩传》:“ 辩 时身被重甲,败兵前后相蹈藉,不能復上马,竟溺死焉。”《隋书·权武传》:“ 武 少果劲,勇力絶人,能重甲上马。”
    重创
    亦作“ 重疮 ”。重伤。《北史·宇文福传》:“ 延 率奴客逆战,身被重疮。”《隋书·韩洪传》:“ 洪 四面搏战,身被重创,将士沮气。”使受重大伤亡。如:重创敌军。谓杀伤已受伤者。《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古者不重创,不禽二毛。” 范宁 注:“既射其目,又断其首,为重创。”重新创办。如:他再次募捐,重创学校。
    皱缩
    1. 使光滑的表面因收缩而形成小脊、小凸起或细沟。如:他胃部像一面没有支撑的墙壁倒塌在它本身基础上似地皱缩成一块。
    珠宝
    珍珠宝石一类的饰物。
    烛龙
    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 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 烛龙 。”《楚辞·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 何照?”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 爥龙 衔燿照 崑山 。” 李周翰 注:“ 爥龙 , 崑山 神也,常衔爥以照。”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 烛龙 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元 张宪 《烛龙行》:“ 烛龙 , 烛龙 ,女(汝)居 阴山 之阴,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衔珠吐光照天下。” 黄宗英 《橘》:“ 烛龙 啊, 烛龙 ,你口里含着明烛。相传北极日月照不到,你会含烛腾空去照耀。”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烛龙》。借指太阳。 唐 李邕 《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