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

  • 词典读音:
    dǒu lì
  • 词典繁体:
    鬥笠
  • 斗字信息:
    斗(单一结构 总笔画4)
  • 笠字信息:
    笠(上下结构 总笔画11)
斗笠详细解释

【 斗笠 dǒu lì 】

  • 一种形似帽子而宽边的遮阳挡雨的用具,用竹蔑夹油纸或竹叶等做成。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準备着芒鞋斗笠,霜风吹槲衣。早悟却餘生皆寄,切莫叹死别与生离。”《红楼梦》第四五回:“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 叶紫 《丰收》:“女儿 英英 十岁,她能跟着妈妈打斗笠。” 何士光 《将进酒》:“ 杉树壪 里的三个铁铮铮的汉子,还有两个年纪轻轻的后生,把斗笠和蓑衣在檐下放好。”

  • 斗笠举例

    【 斗笠 dǒu lì 】

    1、水手头上的那特制的马尾斗笠,原是清水江上游苗族姑娘出嫁时的陪嫁晶,却成了龙船节水手们必备的一件装饰物。
    2、 斗笠
    3、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便把头略低一低,命他戴上."
    4、 斗笠式,刀臂式自动换刀系统可做双向,最短距离选刀,大幅缩短换刀时间,提升加工效率。

    地牢
    构筑于地下的监牢。《魏书·杨津传》:“ 津 苦战不敌,遂见拘执, 洛周 脱 津 衣服,置地牢下,数日,欲将烹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天后 中, 契丹 李尽忠 孙万荣 之破 营府 也,以地牢囚 汉 俘数百人。” 韩北屏 《奴隶和奴隶海岸》:“关押男奴隶的地牢,顺着海岬岩石的形势建成。”
    道士
    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介子推 曰:‘ 推 闻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 ﹞遂将家属客 河东 ,变名姓,自称 王伯齐 ,载盐往来 太原 、 上党 ,所过輒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 潘烂头 ,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 ,有异术。”道教徒。《梁书·沉约传》:“﹝ 沉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齐 主还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 ,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 、 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佛教徒;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道力
    1.因修道而得之功力。
    短剑
    短小的剑。匕首之类。《汉书·邹阳传》“匕首窃发” 唐 颜师古 注:“匕首,短剑也。其首类匕,便於用也。” 元 杨载 《送侯尊师归蜀》诗:“飘飘携短剑,杳杳泛灵槎。” 清 蒋春霖 《蝶恋花·北游道上》词:“鸦背残霜侵短剑,纸窗梦破疏灯颭。”
    拐杖
    持以行路的拄杖。《西游记》第七四回:“项挂一串数珠子,手持拐杖现龙头。”《儒林外史》第九回:“﹝ 邹吉甫 ﹞拄着拐杖出来,望见两位公子,不觉喜从天降。”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 思懿 的哭嚎声中,书斋的小门打开, 曾皓 拄着拐杖巍巍然地走进来。”
    官服
    官员穿的礼服。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京官可便服见外吏》:“接见巡抚藩伯宪长资深望重者,必官服耳。” 绛边加错 《吉祥的彩虹》:“今天,他穿着 清 朝的官服,在一群身穿 藏 装和袈裟的人里面,特别显眼。”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