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

  • 词典读音:
    kǒu chǐ
  • 词典繁体:
    口齒
  • 口字信息:
    口(单一结构 总笔画3)
  • 齿字信息:
    齿(上下结构 总笔画8)
口齿详细解释

【 口齿 kǒu chǐ 】

  • 口和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诸医铺》:“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

  • 指牙齿。

    晋 左思 《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 紈素 ,口齿自清歷。”

  • 指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发音吐字。

    《红楼梦》第五四回:“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个喉咙罢了。”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五岁入学,先以《三字经》调其口齿。”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女同志嘛!电话上声音绵绵的,口齿又清楚,谁不欢迎。”

  • 口头表达能力。

    《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丁玲 《母亲》一:“我见过的,我们奶奶出嫁,还是她送亲。噎,不错,口齿厉害多了。”

  • 言语;谈吐。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此人并无失德,只是平常口齿不谨,最喜谈人闺閫之事。” 沙汀 《困兽记》一:“素以耿介正直获得普遍的尊敬。加之口齿又幽默又锋利,时有警语,因而更加受到一批青年人的爱戴。”

  • 指牲口的年龄。

    赵树理 《三里湾》三三:“驴一头,身高三尺四,毛色青灰,口齿六年,售价一百八十万。” 李若彬 《延安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租用耕牛的办法》:“按牛的口齿大小、体质强弱、耕作能力……秋后付给报酬。”

  • 口齿举例

    【 口齿 kǒu chǐ 】

    1、她口齿流利,能说会道。
    2、 拉奥是个皮肤黝黑的英俊青年,只有二十几岁,口齿伶俐,讲话很快。
    3、 他个子高高的,精神抖擞,淡茶色的头发,脸上有雀斑,性情和蔼,口齿伶俐。
    4、 他又多喝了些酒, 口齿也就更不清楚了.

    口敕
    亦作“ 口勅 ”。口宣诏敕。《南齐书·垣崇祖传》:“ 崇祖 去后,上復遣 荀伯玉 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河东公 ﹞镇 并州 ,上问有何事第言之。奏曰:‘臣有弟 嘉祐 远牧 方州 ,手足支离,常繫念虑。’上因口勑 张嘉祐 可 忻州 刺史。”帝王口头的诏令。《北史·王劭传》:“ 劭 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録口敕。”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楼上时传口勅,特令放罪。”
    口吃
    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非 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邓艾﹞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 周昌 口吃,而言称期期; 邓艾 口吃,而言称艾艾。” 马南邨 《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指双声。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休文 八病, 宋 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
    叩诚
    款诚;真诚。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楚辞》:“叩诚,犹言款诚。《广雅》曰:‘款,诚也。’款与叩一声之转。款诚之为叩诚,犹叩门之为款门也。”
    寇雠
    亦作“寇仇2”。亦作“ 寇仇 ”。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唐 曹唐 《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 宋 苏轼 《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口传
    口头传授;口头传达。《淮南子·氾论训》:“此皆不著於法令,而圣人之所不口传也。”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买录表状》:“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不可口传,必凭诸史。”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凡有所需索,不行文书,但遣人口传指挥。”
    扣刀
    拔刀微出鞘。《周书·赵僭王招传》:“ 元胄 觉变,扣刀而入。”《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许曜 侍帝,扣刀目 曄 , 曄 不敢仰视。” 胡三省 注:“拔刀微出削为扣刀。”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