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宪

  • 词典读音:
    guó xiàn
  • 词典繁体:
    國憲
  • 国字信息:
    国(全包围结构 总笔画8)
  • 宪字信息:
    宪(上下结构 总笔画9)
国宪详细解释

【 国宪 guó xiàn 】

  • 国家的法制或礼仪。

    《汉书·叙传下》:“ 释之 典刑,国宪以平。”按, 张释之 , 汉文帝 时廷尉。《后汉书·曹褒传》:“ 孝章 永言前王,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 隋 卢思道 《北齐兴亡论》:“迁鼎旧 鄴 ,国命惟新。朝章国宪,灿然毕举。”

  • 即宪法。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论》第三章:“各国国宪之变动,往往因此‘埃士梯德’(Estates)之关係而起。”

  • 国宪举例

    【 国宪 guó xiàn 】

    1、美
    2、 “省得制定省,但不得与抵触”。

    过夏
    度过夏天;避暑。 唐 杜牧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诗:“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 庐峰 过夏归。” 唐 时举子下第后在京重新攻读以待再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籍而入选,谓之春闈。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裘编修 超然 言: 丰宜门 内 玉皇庙街 ,有破屋数间……适 江西 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取其地幽僻,僦舍於旁。”
    郭熙
    北宋画家。字淳夫,温县(今属河南)人。1068-1077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迁待诏。擅画山水,早年较细腻工巧,晚岁则转为雄壮爽健。与子郭思合著《林泉高致》,是重要的山水画论著。有《早春图》等存世。
    国玺
    即传国玺。 秦 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后汉书·徐璆传》:“ 术 死军破, 璆 得其盗国璽。”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盖 秦 璽自 汉 以来,世世传受,号称国璽。”详“传国璽。”代表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的印章。
    国庠
    国家开设的学校。《旧唐书·文宗纪下》:“皇太子方从师傅传授六经,一二年后,当令齿胄国庠,以兴坠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吴君 不附国庠,名第在於榜末。”
    国相
    古时辅政的大臣。《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鬭,况国相乎!”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史记·晋世家》:“ 晋公子 贤,而其从者皆国相。”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大者为王……其国并置国相一员,委本国选择保奏,当降真命。”指侯国的长官。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国相》:“ 扬州 南徐州 诸州但有令长,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国相。”
    国香
    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蜂蝶慕香》:“都下名妓 楚莲 者,国香无及,每出,则蜂蝶相随慕其香。” 唐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二:“国香 荀令 去,楼月 庾公 来。”参见“ 令君香 ”。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蕙》引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二:“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明 唐寅 《山家见菊》诗:“可惜国香人不识,却教开向野翁家。” 清 姚鼐 《阻风三山夹游三华庵牡丹颇盛》诗:“冷落国香聊与慰,午晴扶向石臺高。”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粲粲门子,菲菲国香。”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