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

  • 词典读音:
    guó mín
  • 词典繁体:
    國民
  • 国字信息:
    国(全包围结构 总笔画8)
  • 民字信息:
    民(单一结构 总笔画5)
国民详细解释

【 国民 guó mín 】

  • 一国或藩封所辖的百姓。

    《周礼·春官·墓大夫》:“令国民族葬。”《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史记·东越列传》:“威行於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汉书·王子侯表下》:“ 藉阳侯 显 ,坐恐猲国民取财物,免。” 清 秋瑾 《赠浯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今日舞臺新世界,国民责任总应分。”

  • 近代以来称具有某国国籍的人为该国国民。

  • 国民举例

    【 国民 guó mín 】

    1、重税于国民不愿意辛勤工作。
    2、 我的助听器是国民保健署资助的.
    3、 他了解国民的心态。
    4、 他领导国民生产木材。

    国门
    国都的城门。《周礼·地官·司门》:“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手滑》:“ 富公 自 河北 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泛指一般城门。 清 戴名世 《胡以温家传》:“一日,数十人操刀入县堂,拥 以温 出国门去。”指国都城门的守门官。《周礼·地官·充人》:“凡散祭祀之牲,繫于国门,使养之。” 郑玄 注:“国门,谓城门司门之官。 郑司农 云:‘使养之,使守门者养之。’”主城门之神。天子七祀之一和诸侯五祀之一。《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指国都附近要地。《旧唐书·牛徽传》:“ 岐 是国门, 茂贞 倔强,不顾祸患。万一蹉跌,挫国威也,不若渐以制之。”指国家的边境。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国马
    国家所饲养的马。《周礼·考工记·輈人》:“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 郑玄 注:“国马,谓种马、戎马、齐马、道马。”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鷄输稻粱。”《新唐书·姜晦传》:“时国马乏, 晦 请以詔书市马 六胡州 。”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 韦昭 注:“国马,民马也。”一国中上品之马。《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 成玄英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蜾蠃
    寄生蜂的一种。亦名蒲卢。腰细,体青黑色,长约半寸,以泥土筑巢于树枝或壁上,捕捉螟蛉等害虫,为其幼虫的食物,古人误以为收养幼虫。 汉 扬雄 《法言·学行》:“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文选·刘伶<酒德颂>》:“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李善 注引 李轨 曰:“蜾蠃,蜂虫也……蜂虫无子,取桑虫蔽而殪之,幽而养之,祝曰:‘类我。’久则化而成蜂虫矣。” 清 钱谦益 《题<将相谈兵图>》诗:“指撝丑虏成沙虫,睥睨公侯类蜾蠃。”
    国命
    国家的政权。《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后汉书·党锢传序》:“逮 桓 灵 之间,主荒政繆,国命委於阉寺。”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韩侂胄 ﹞自为太师、郡王,擅国命。”国家的命脉、命运。《文选·卢谌<览古>诗》:“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李善 注:“ 孙卿子 曰: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张柬之 等既迁 则天 于 上阳宫 ……侍御史 崔浑 奏曰:‘方今国命初復,当正徽号称 唐 。’” 清 顾炎武 《昔有》诗:“奈此国命何,大势常与俱。”国家的法令。《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后汉书·荀彧传》:“宣示国命,威怀丑虏。”指朝廷命官。 宋 苏舜钦 《诣匦疏》:“自以世受君禄,身齿国命,涵濡惠泽,以长此躯。”
    国母
    帝王的母亲。《魏书·张普惠传》:“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子服其亲乎?”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徐后事》:“ 后主 性多狂率,不守宗祧,频岁省方,政归国母。”《宋史·西蜀孟氏世家》:“ 昶 与母至 襄 汉 ,復遣使齎詔赐茶药,所赐詔不名,仍呼 昶 母为国母。”《三国演义》第三回:“ 让 ( 张让 )厉声责 进 ( 何进 )曰:‘ 董后 何罪,妄以鴆死?国母丧葬,託疾不出!’”
    果木
    果树。《管子·地员》:“蓄植果木,不若三土。” 晋 左思 《<三都赋>序》:“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果木有旧行,壤石无远延。”指水果。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叔父,你不饮酒呵,你请箇果木波……你看这桌子上,好枣、好桃、好梨也。”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