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

  • 词典读音:
    mó nàn
  • 词典繁体:
    磨難
  • 磨字信息:
    磨(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16)
  • 难字信息:
    难(左右结构 总笔画10)
磨难详细解释

【 磨难 mó nàn 】

  • 困难;阻碍。

    宋 欧阳修 《答黎宗孟书》:“某性自少容,老年磨难多,渐能忍事。” 邹韬奋 《不相干的帽子》:“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 茅盾 《尚未成功》二:“一切外界的障碍都排除了,然而从他心里却生出一个新的磨难。”

  • 折磨;苦难。

    宋 周邦彦 《归去难·期约》词:“坚心更守,未死终相见。多少闲磨难。”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你个 彭大公 纔得消磨难,倒着我 桃花女 平白地遭摧挫。”《水浒传》第七五回:“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如今三房妻妾都已娶过了,他的磨难也都受过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旧社会,好人磨难多。”

  • 磨难举例

    【 磨难 mó nàn 】

    1、儿时的磨难使他提早形成了一种责任感。
    2、 他勇敢地经受了一切磨难
    3、 我一向没有受过这般的磨难
    4、 人永远在遭受磨难

    明镜
    明亮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於生铁而窥於明镜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联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水深无波,像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山的倒影和当空飘游的白云。”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沧波底,鱼鳖朋,覆盆寃,待明镜。”参见“ 明镜高悬 ”。喻月亮。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明 刘基 《怨王孙》词:“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梦回明镜没,寂歷闻幽蛩。”
    冥府
    迷信谓阴间地府,死者神魂所在之处。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王士良 元祐 元年死,三年而甦,自言被追至冥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货郎》:“ 济南 业酒人某翁,遣子 小二 如 齐河 索貰价。出西门,见兄 阿大 ,时 大 死已久。 二 惊问:‘哥那得来?’答云:‘冥府一疑案,须弟一证之。’ 二 作色怒訕。”
    猛禽
    凶猛的鸟类,如鹰、鹫、枭等。《墨子·节用中》:“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於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
    纳夏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四方宾来,奏《纳夏》。”
    徘徊
    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见“ 徘徊花 ”。
    鹏鲲
    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后以“鹏鯤”或“鹏鵾”比喻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南朝 齐 顾欢 《临终诗》:“鹏鵾适大海,蜩鳩之桑柘。” 宋 苏轼 《同年王中甫挽词》:“先帝亲收十五人,四方争看击鹏鯤。” 清 孙枝蔚 《赠黄仙裳》诗:“双飞怜峡蝶,一怒即鹏鯤。”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哈酒
    山东方言,就是喝酒的意思。
    哈水
    喝水